2024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4月20日-4月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也称为智力成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等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日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在1999年的提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十五届成员大会上通过决议,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的日期。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什么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前身为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一般始于每年4月20日,于4月26日即世界知识产权日结束,为期一周。2024年的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的种类
我们通常说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着专利权、商标权、作权( 即版权 )、商业秘密权,其他知识产权还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品种保护、原产地地理标志等。随着社会进步,新的知识产权的形式还会不断出现。
专利权:专利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按照专利法规定,经受理、审查,对符合授权条件的发明创造成果,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的独占、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是新产品、新技术依法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的有力武器。我国将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
商标权: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服务上采用的,为了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申请人按照法定手续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经过审核后准予注册的商标称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版权:版权也称著作权,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处分其作品的权利。版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印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等17项权利。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版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版权所有人可以向有关管理单位登记作品版权,版权登记不是取得版权的前提条件,但是版权登记证明文件可以作为主张权利或提出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诉讼的证明文件。
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征,决定了它可以用于交易或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
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
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
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
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商标权的获得需要经过登记注册。
知识产权的作用
(一)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调动了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为智力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传播提供了法律机制,为智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运用到生产建设上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为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和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法律准则,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为现代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普通人如何受益于知识产权
对于广大社会公众来说,知识产权制度至少可以给他(她)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鼓励和促进创新,加速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光辉灿烂的智力成果,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而最终使人类社会受益。
(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商标权的保护,会促使经营者提高其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其最终受益者还是广大消费者。
(三)提供直接获得收益的机会,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创造活动获得知识产权,从而从知识产权的转化或实施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收益。